精神賠償實務解析與注意事項
車禍不僅可能造成財產損失,還可能對受害者和家屬帶來心理層面的傷害。
本文將探討車禍精神賠償的法律定義,介紹具體的賠償案例,並解析賠償金額的計算方法。
了解求償流程和法律時效,為遭遇車禍的你提供指引,幫助你合理合法地維護自身權益。
法律上定義的精神賠償是什麼?
精神賠償在法律上被定義為「非財產上的損害」,通常被稱為「精神慰撫金」。這種賠償是為了補償受害人因某些行為造成的精神上的傷害和痛苦,而不是實際財產上的損失。
精神賠償請求說明
根據《民法》第195條,精神賠償涵蓋不法侵害他人身體、健康、名譽、自由、信用、隱私、貞操,或其他人格法益的情況。即使沒有財產上的損害,被害人也可以請求賠償相當金額。
受害者家屬也可以請求精神賠償嗎?
車禍不僅會對受害者的財產造成損害,還可能對其身體健康造成影響,導致心理創傷。若車禍導致被害人死亡,根據《民法》第194條,被害人的家庭成員(父母、子女和配偶)均有權請求精神賠償。
在鄉鎮市公所調解時,有時會聽到保險公司理賠人員,以醫療費的1.5~2.5倍做為計算方式。
但考量到醫療費用,會因當事人是否使用自費項目有相當大的差異,這樣的算法我司認為並非適用所有案件。
若你認為這樣的計算不合理,建議可以依勞保失能等級作為依據,再對比法院對於相似失能情況的精神慰撫金的判賠金額,來擬定自己的精神撫慰金請求金額。
請求精神賠償前,需注意以下4點
1.影響賠償金額的因素
法院在判定精神賠償金額時,會考慮雙方當事人的身分、收入、職業、年齡以及案件本身造成的具體損害程度。
重傷賠多,輕傷賠少。根據最高法院89年台上字1952號判決,判決精神賠償金額時除了斟酌雙方身份資力之外,還要兼顧傷害程度及對被害人身體健康的影響來判斷。
2.不建議提出不合理的請求金額
法官可能會考慮被害人所要求的賠償金額作為參考,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隨意提出過高的金額,僅憑精神科診斷證明並不能保證獲得精神賠償,法官會根據案件的具體細節做出裁決。
3.可提起訴訟,交由法官判定
如果和解協商無法達成一致,則可向法院提起訴訟。法院會根據案件情況判定賠償金額。
4.精神賠償的可請求時效
根據《民法》第197條第1項,請求精神賠償的時效限制為從知悉侵權行為起的兩年內,且從事件發生日起算,不得超過十年
各類車險的賠償範圍
- 強制險:不包括。
- 第三人責任險(財損):不包括。
- 第三人責任險(體傷):包括。
- 超額責任險(財損):不包括。
- 超額責任險(體傷):包括。
若您也想了解關於您的車禍案件,該如何在權益不受損的情況下妥善處理?
請填寫以下表單聯繫我們團隊,預約顧問一對一諮詢!我們將為您提供專業的處理建議。
點擊連結,預約首次免費諮詢:https://www.nataliekao.com/